疫後永續創新趨勢
2020年起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全球蔓延,對全世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疫情除了損害生命安全與人類健康外,也導致產業停擺、供應鏈斷鏈、貧窮人口擴大以及社會型態變化等衝擊,這促使國際不分公部門或私部門都高度重視如何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挑戰。永續與韌性也成為後疫情時代,產業轉型與創新創業的重要驅動力。
2020年起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全球蔓延,對全世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疫情除了損害生命安全與人類健康外,也導致產業停擺、供應鏈斷鏈、貧窮人口擴大以及社會型態變化等衝擊,這促使國際不分公部門或私部門都高度重視如何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挑戰。永續與韌性也成為後疫情時代,產業轉型與創新創業的重要驅動力。
全球三大常見的永續名詞,你知道分別是什麼意思嗎?
永續發展目標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聯合國於2015年發布「2030永續發展目標」,共包含17項目標,旨在解決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如貧困、不平等、氣候變化、環境保護等課題。這些目標為各國政府、私部門和公民社會提供了一個共同工作的藍圖。
企業社會責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1979年由美國喬治亞大學教授阿奇 · 卡羅爾(Archie B. Carroll)提出,他認為企業商業模式除了追求營利,也要考慮其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負擔起並採取積極行動來提升社會整體福利。
環境、社會與治理ESG:2004聯合國提出企業應將「ESG」納入企業經營的評量標準。環境(Environmental)考慮公司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如減少碳排放和資源消耗;社會( Social)涉及公司對員工、客戶和社區的責任,如勞工標準和產品安全;治理(Governance)則關注公司的內部運作和決策,包括透明度和反貪腐措施。
為了與全球永續發展行動接軌,並推動在地化永續策略,各中央部會及直轄市、縣(市)政府都積極投入永續發展工作,促進公眾對永續發展的認識與參與。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簡稱:永續會)於2016 年決議參考 SDGs 研訂「臺灣永續發展目標」,歷時2年經過多次會議,於2018年完成「臺灣永續發展目標」,2019年再訂定對應指標。目前「臺灣永續發展目標」共計有18項核心目標、143項具體目標及337項對應指標。
在氣候議題方面,國際因擔憂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各國紛紛宣示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總統也宣布臺灣要達到2050淨零轉型目標。國家發展委員於2022年正式發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2023年隨著立法院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正式入法,向世界展現臺灣的永續承諾與決心。
疫情衝擊下的防疫新生活,除了帶動永續思維普及,也加速產業的數位轉型腳步,帶動各類新科技的蓬勃發展及創新應用。後疫情時代,如何在兼顧地球公民責任的同時,也透過產業創新數位轉型,創造新的經濟動能,促進疫後經濟復甦成為國際間的目標。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永續產業發展期刊第93期《數位科技於ESG治理及碳管理之應用》就介紹,面對全球的低碳經濟浪潮,企業組織積極推動數位轉型將有助於加速綠色轉型,可結合的工具包含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5G等。當相關需求增加,可預期更多市場資源與創新能量也將投入。
為加速新創事業發展,政府各部會積極提供支持資源,期盼建構一個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新創環境,鼓勵青年透過創新思維與數位科技成為全球永續發展的一份子。
投入永續發展的浪潮,成為全球推進永續行動的力量
為產業注入智慧化與數位思維,找到轉型升級新可能
將創新點子落地應用,找到交流切磋的好夥伴
發布時間:2024-02-07
版權所有 2022 ©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